@liamkuo4793

這內容有感 我祖母是日治時期的醫療人員 從日本歸來後一直都在醫療體系服務 台灣的醫療現代化真的是日治時期奠定雄厚的基礎

@chris2437

後藤新平…….....嗯
了不起的人物。
早期的台灣醫師和醫生對台灣的供獻傳承,值得後輩尊崇。

@南郭羽羊

當時習醫除了要念日文,還要念德文(當時日本師承德國醫學體系),突然讓我想起今天我們法學院學生所學的外語也是以德語、日語為主欸!

@Ntnc-td5eg

在台灣,需要大專校院以上學歷的才可以報考的各項專業人員,就是某「師」,如會計師、律師、醫師等,高中高職畢業即可以考取的專業人員通常都是某「士」、「生」,如技術士、護士、藥劑生等。
因開放大學後,很多高職都升級為技術學院或專科,所以在醫學部分的專業人員基本上已經很少「生」或「士」了,所以現在的護理師你喊她『護士』,她們通常都會不太喜歡這樣的稱呼,都希望你能喊她『護理師』。
說個小知識,知道藥房和藥局的差別嗎?
藥房是藥劑生開的,藥局是藥師開的,因為已經很久沒有辦理藥劑生的考試,所以新開的都是藥局,藥房都是老一輩的藥劑生在執業,關一間,少一間,若干年後,台灣可能看不到藥房了。

@Steven52077

黃瑤琨醫師曾被派遣在員林行醫喔,我就是員林人,真的與有榮焉,想不到員林也有這段歷史。謝謝佐榮先生你的影片。😊

@bensanjpn

無論是總督府醫學校、還是赤十字病院,當時的建築真的好美!那時候竟然沒人要讀醫學校,真的好意外😂推薦充滿新奇知識點的佐榮寫真館頻道🎉

@rextsai2

很感謝有人可以用心製作台灣史影片

@November0012

好喜歡你的影片 , 好多沒看過的照片跟不了解的歷史 , 我爸媽以上的長輩  至今都不敢不願提及以前 , 好高興遇到你的影片 講解詳細又有圖有照片  整個很豐富 有你真好♡

@陳智弘-o3h

沒想到醫師、醫生是有分別的,謝謝佐榮先生。

@manbeings

這一段歷史,因為修過台灣醫學史,所以在念書時代就知道兩者的區別了,不過當時大家不願去讀的原因,是因為在總督府學校畢業的公醫,被限制只能在台開業而已,並且學習內容也比日本的醫學校水準要低,由於限制頗多,所以當時才會有部分人,甚至是已經有執業資格的醫師,遠赴日本重新就讀醫學專門學校,以求能突破限制。 這些資料大家若願意去找是可以找的到的。

@iNature888

謝謝
您所有節目、及影/相片,皆看得出用心,非常難得!
個人覺得從中受益的聽眾,都可以適當小額感謝❤
如同聽一席演說或一堂課

@yphuang596

雖然我的國民教育是受黨國反共教育,但是小時後是聽日本童謠與日本童話長大。家裡也從不看漢醫。長大後接觸多,才知道童年教育大不同。但是母親接受日本教育的人,往生前還無法接受沒有科學論述的漢醫。當然時代不同了,台灣中醫也開始有科學根據了。

@swn7067

病院與醫院在日本時代也是不同的醫療機構。病院是軍方體系的軍醫院,醫院則是一般大眾求醫看診的場所,但有趣的是,台語的醫院還是唸成病院的發音。

@陳士韋-t2x

感謝您的介紹

@林太陽-g6j

感謝前人的辛勤付出!:face-red-heart-shape:

@weigowang6653

當初第一屆要念總督府醫學校的記得有30人,但25個總總原因被退學,剩下5個在念,並只有3個畢業,黃瑤琨是第一名

@pearltsai1978

那時的建築真的好美

@賴亮志看到那些既得利

這個才是我們台灣真正的歷史!

@taipaklang

我的父親說我的三舅公是醫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。我只知道他姓林,他的大哥林青雲是宜蘭酒廠的首任廠長。多謝你的深入研究與整理。我1979年就來美國了,在台灣時的台灣史資料相當貧乏,大都歸因於國民黨打壓。
Gilanlang